青函隧道是穿越日本津轻海峡的海底隧道,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二长的隧道。隧道全长53.85公里,由本州岛地底隧道(13.55公里),穿越津轻海峡的海底隧道(23.3公里)和北海道地底隧道(17公里)三部分组成。虽然比总长50.5公里的英法海底隧道还要长3公里左右,但是实际上单就海底部分来说,青函隧道只有23.3公里,远远不及英法海底隧道的37.9公里长。青函隧道于1971年9月28日动工,1985年3月10日贯通,1987年11月竣工,工期逾16年之久;完工后即成为世界最长的隧道达31年之久,至2016年6月1日才被总长57.09公里的瑞士圣哥达基线隧道超越。青函隧道的普通JR客运一直持续到2016年3月26日北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之前,随后即完全被新干线客运所取代。
↑ 青函隧道在日本大致区位 | ↑ 北海道新干线大致区位 |
史上第一次事故
2015年4月3日下午5点15分,一列由北海道开往本州岛方向的六节编组的特快(スーパー白鳥)列车,在驶过龙飞定点1.2公里,距离本州岛隧道出口12公里左右的地方。列车员观察到窗外有火花闪烁,同时列车内有大量浓烟冒出,遂紧急制动列车。启动紧急避难程序,引导乘客有序撤离列车,通过隧道内的联络通道,穿过龙飞定地(原先的龙飞定地海底站)抵达海底避难所,之后分批次乘坐海底应急逃生缆车安全到达地面。整个撤离行动一直持续到深夜11点才结束。这次事故也是青函隧道自1988年开通至今的唯一一起事故。
这是事发后晚上7点,刚刚抵达龙飞定点海底避难所的避难人群。
青函隧道海底部分全长23.3公里;作为安全应对措施,分别在本州岛和北海道两侧隧道即将深入海底处修建了龙飞定点和吉冈定点两个海底紧急避难处(2014年3月15日前分别为两个海底隧道车站,每日有JR列车停靠)。遇有突发状况,可通过联络通道就近前往,然后乘坐逃生缆车直通地面。
北海道新干线
青函隧道现在是北海道新干线的一部分。北海道新干线从本州岛北部的青森县的新青森车站开往北海道的新函馆北斗车站,未来将继续往北延伸到札幌市。从新青森至新函馆北斗全长148.8公里,共有新青森、奥津轻今别、木古内和新函馆北斗四个车站,四站均可与JR换乘。
序号 | 车站 | 站间距(KM) | 累计里程(KM) | |
---|---|---|---|---|
1 | 新青森 | 0 | 0 | |
2 | 奥津轻今别 | 38.5 | 38.5 | |
3 | 龙飞定点(仅作紧急避难使用) | 19.5 | 58 | |
4 | 吉冈定点(仅作紧急避难使用) | 23 | 81 | |
5 | 木古内 | 32.3 | 113.3 | |
6 | 新函馆北斗 | 35.5 | 148.8 |
青函隧道
青函隧道由主隧道、联络通道、作业坑道和先导坑道四部分组成。先导坑道较为独立,用于调查海底的地质构造。作业坑道用来搬运隧道施工所需的各种器材和掘进过程中产生的砂石泥浆,与主隧道通过长约30米的联络通道连接。主隧道为复线设计,最宽处约9.7米,最高处约7.9米。为了兼容1067毫米的窄轨普通JR列车和1435毫米的标准轨新干线列车,主隧道内铺设的是特殊的三轨轨道,窄轨列车使用中间的两条铁轨,标准轨列车使用最外侧的两条铁轨。不过自2016年北海道新干线开通以来,青函隧道已经暂停普通JR客运列车。
作业坑道与主隧道俯视图如下,在龙飞定点和吉冈定点两个原海底隧道车站处,主隧道两侧均设有作业坑道,并间隔40米设置有12个联络通道,形成长达480米的海底紧急停车站,远超东京新干线410米的站台长度,可停靠最多17节车厢编组的新干线列车;两侧作业坑道通过一条下穿主隧道的联络通道连接。其余海底部分则只在主隧道靠近下行线一侧修建有作业坑道,通过间隔600米左右30米长的联络通道与主隧道连接。
如何安全从海底撤离到地面
下面就用图片告诉你,4月3日这次事故的人群是如何从位于海底的隧道内撤离到地面上去的。
龙飞海底车站
龙飞定点(原龙飞海底隧道车站)、海底避难所、海底应急逃生缆车线大致平面示意图如下。
青函隧道在龙飞定点处的主隧道,右侧可隐隐看到绿色标志的已经废弃的龙飞定点海底隧道车站站牌。
目前位置是龙飞定点的下行往北海道方向的站台,对面是上行往本州岛方向的站台以及通往作业坑道的联络通道。
从上行站台撤离到下行站台后方的作业坑道
通过联络通道。
来到龙飞定点上行站台后方的作业坑道。
顺着安全撤离标识,从主隧道下方穿过。
穿过主隧道,从下图左侧的通道来到龙飞定点下行站台后方的作业坑道。
撤离到海底避难所
继续沿着安全撤离标识,右前方是非紧急情况下严禁开启的一直通往吉冈定点的作业坑道。左侧前方不远处就是海底避难所。
安全抵达海底避难所。
海底避难所的厕所,非紧急情况下是严禁使用的。
海底避难所里的龙宫水族馆和龙飞定点模型。
前往海底逃生缆车站
继续前进,厚厚的防水门。
穿过铁门,体验坑道展区,用实景深动再现了青函隧道的建设过程。
参观完体验坑道展区,通往海底缆车站的路上,能看到停放在这里的隧道工作人员使用的自行车。
总算来到了海底逃生缆车站 —— 体验坑道站。
乘坐缆车前往地面
逼仄的空间。
从缆车里往外望去,往上延伸的轨道以及中间的牵引缆绳。
回看一下刚刚上车的车站,斜向上的轨道与斜向上的车站站台。该缆车满载可乘坐20人,4月3日事故发生时,为防止意外的发生,将124名乘客与5名车组工作人员以15人为一组,顺序乘坐前往地面。
缆车轨道与旁边的人行步梯。
9分钟,778米,终于抵达地面!垂直开合的大铁门,是不是有种逃出生天的感觉呢?
到站了,下车。
终于安全到达青函隧道纪念馆站了,此时最后脱困的人群距离事故发生已经过去了6个小时了!
结
怎样,有没有感受到从海底脱困的紧张呢?
参考资料
- 青函トンネル
- 青函トンネル竜飛斜坑線
- 海峡線
- 北海道新幹線
- 竜飛定点
- 吉岡定点
- 2013年10青函トンネル
- 世界初の海底駅、竜飛海底駅に行く
- 青森の旅2016
- 見に行けるのもあとわずか!青函トンネルの「竜飛海底駅」を見学してきたよ
- 青函トンネルの斜坑ケーブルカー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日本地铁 » 海底隧道突发事故,历时近6个小时艰难脱困全过程